> 文章列表 >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(竹林七贤是谁)

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(竹林七贤是谁)

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(竹林七贤是谁)

很多人对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,竹林七贤是谁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!

1、竹林七贤是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

2、具体介绍如下:嵇康嵇康(224年-263年 ),字叔夜。

3、谯国铚县(今安徽省濉溪县)人。

4、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

5、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,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、“审贵贱而通物情”,成为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。

6、2、阮籍阮籍(210年—263年),三国时期魏国诗人。

7、字嗣宗。

8、陈留尉氏(今河南开封)人。

9、竹林七贤之一。

10、曾任步兵校尉,世称阮步兵。

11、崇奉老庄之学,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。

12、3、山涛山涛(205年-283年3月3日),字巨源。

13、河内郡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)人。

14、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、政治家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

15、4、向秀向秀(约227年-272年),字子期,河内怀县(今河南武陟)人。

16、魏晋时期的文学家,竹林七贤之一。

17、向秀雅好读书,与嵇康、吕安等人相善,隐居不仕。

18、景元四年(263年)嵇康、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,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,受司马昭接见,后官至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

19、泰始八年(272年)去世。

20、5、刘伶刘伶(生卒年不详,一说约221年-约300年),字伯伦,沛国(今安徽淮北)人,魏晋时期名士,与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王戎和阮咸并称为“竹林七贤”。

21、6、王戎王戎(234年-305年7月11日),字濬冲。

22、琅玡临沂(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)人。

23、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、官员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

24、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,王戎逃奔陕县。

25、永兴二年(305年),王戎去世,年七十二,谥号“元”。

26、7、阮咸阮咸(生卒年不详),字仲容,陈留尉氏(今河南开封尉氏)人。

27、魏晋时期名士,文学家。

28、竹林七贤”之一,阮籍之侄,与阮籍并称为“大小阮”。

29、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,任散骑侍郎时,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,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,于是不用他。

30、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,贬为始平太守,后无疾而终。

31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(240—249),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七人,先有七贤之称。

32、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(今河南辉县一带)竹林之下,喝酒、纵歌,肆意酣畅,世谓七贤,后与地名竹林合称。

33、竹林七贤的作品:嵇康:善古琴,作品有《琴赋》《声无哀乐论》《难自然好学论》《养生论》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《赠秀才入军诗》。

34、阮咸:制作了同名乐器——“阮咸”,精通音律,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。

35、刘伶:好饮酒,传世作品《酒德颂》。

36、向秀:竹林七贤瓦解之后,写有《思旧赋》。

37、阮籍:传世作品《大人先生传》,风格与刘伶《酒德颂》相似,诗存《咏怀诗》八十二首,著有《达庄论》《为郑冲劝晋王笺》等。

38、扩展资料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——嵇康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,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(意指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,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),成为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。

39、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。

40、嵇康工诗善文,其作品风格清峻,反映出时代思想,并且给后世思想界、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。

41、又注重养生,曾著《养生论》。

42、《嵇康集》传世。

43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竹林七贤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嵇康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,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,成名年代较“建安七子”晚一些。

44、包括: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。

45、 嵇康 嵇康(224—263),三国时谯国銍县(今安徽宿州西南)人,字叔夜。

46、虽家世儒学,但学不师授,唯好老、庄之说。

47、与魏宗室婚,官至中散大夫,故又称嵇中散。

48、崇尚自然、养生之道,著有《养生论》,倡「越名教而任自然」。

49、与王戎、刘伶、向秀、山涛、阮咸、阮籍等人交游甚密,被称为「竹林七贤」。

50、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,山涛将去官,举以自代,遂作书与涛绝交;又因与钟会有隙,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,年四十遭杀害。

51、嵇康善鼓琴,以弹《广陵散》著名。

52、有《嵇中散集》,以鲁迅辑校《嵇康集》为精善。

53、 阮籍(210-263),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。

54、字嗣宗,竹林七贤之一。

55、陈留尉氏(河南开封)人,曾任步兵校尉,世称阮步兵。

56、崇奉老庄之学,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。

57、与嵇康、刘伶等七人为友,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,世称竹林七贤。

58、阮籍是「正始之音」的代表,其中以《咏怀》八十二首最为著名。

59、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、象徵、寄托,藉古讽今,寄寓情怀,形成了一种「悲愤哀怨,隐晦曲折」的诗风。

60、除诗歌之外,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。

61、今存散文九篇,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〈大人先生传〉。

62、另又存赋六篇,其中述志类有〈清思赋〉、〈首阳山赋〉;咏物类有〈鸠赋〉、〈獮猴赋〉。

63、考《隋书.经籍志》著录阮籍集十三卷,惜已佚。

64、明代张溥辑《阮步兵集》,收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

65、至近人黄节有《阮步兵咏怀诗注》。

66、山涛(205—283),字巨源,「竹林七贤」之一。

67、西晋河内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)人。

68、早孤,家贫。

69、好老庄学说,与嵇康、阮籍等交游。

70、山涛将离选职,欲召嵇康代之,嵇康致书与之绝交。

71、年四十,始为郡主簿。

72、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,乃隐身不问事务。

73、司马师执政后,欲倾心依附,被举秀才,除郎中,累迁尚书吏部郎。

74、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,将西征,任涛为行军司马,镇邺。

75、昭进爵晋公,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。

76、炎代魏称帝时,任山涛为大鸿胪,加奉车都尉,进爵新沓伯。

77、出为冀州刺史,甄拔隐屈,搜访贤才三十余人。

78、入为侍中,迁吏部尚书、太子少傅、左仆射等。

79、每选用官吏,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,且亲作评论,时称《山公启事》。

80、曾多次以老病辞官,皆不准。

81、后拜司徒,复固辞,乃归家。

82、有集十卷,亡佚,今有辑本。

83、向秀(约227-272),字子期,河内怀(今河南武徙西南)人。

84、魏晋竹林七贤之一。

85、官至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

86、曾注『庄子』,“ 发明奇趣,振起玄风”,《秋水》、《至乐》二篇,注释未完而卒。

87、后郭象“ 述而广之”,别为一书。

88、向注早佚,现存《庄子注》,可视为向、郭二人之共同著作。

89、他主张“ 名教”与“自然” 统一,合儒、道为一。

90、认为万物自生自化,各任其性,即是“ 逍遥”,但“君臣上下” 亦皆出于“天理自然” ,故不能因要求“逍遥” 而违反“名教”。

91、擅诗赋。

92、其哀悼嵇康、吕安的《思旧赋》,情辞沉痛,有名世。

93、刘伶,字伯伦,沛国(今安徽宿县)人。

94、「竹林七贤」之一。

95、魏末,曾为建威参军。

96、晋武帝泰始初,召对策问,强调无为而治,遂被黜免。

97、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。

98、为避免政治迫害,遂嗜酒佯狂,任性放浪。

99、一次有客来访,他不穿衣服。

100、客责问他,他说:「我以天地为宅舍,以屋室为衣裤,你们为何入我裤中?」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。

101、唯著〈酒德颂〉一篇。

102、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(今属河南)人,字仲容。

103、“竹林七贤” 之一。

104、阮籍之侄, 与籍并称为“大小阮” 。

105、历官散骑侍郎,补始平太守。

106、为人旷放,不拘礼法。

107、善弹琵琶。

108、王戎(234—305),字冲,琅邪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

109、西晋大臣,「竹林七贤」之一。

110、幼颖悟,神采秀彻。

111、善清谈,与阮籍、嵇康等为竹林之游,戎尝后至,籍曰:「俗物已复来败人意。

112、」他是「七贤」中最庸俗的一位。

113、晋武帝时,历任吏部黄门郎、散骑常侍、河东太守、荆州刺史,进爵安丰县侯。

114、后迁光禄勋、吏部尚书等职。

115、惠帝时,官至司徒。

116、戎苟媚取宠,热衷名利,立朝无所匡谏。

117、性极贪吝,田园遍及诸州,聚敛无已,每自执牙筹,昼夜算计,恒若不足。

118、戎家有好李,常卖之,但恐别人得种,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,因此被世人讥讽。

119、\"竹林七贤\"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和王戎。

120、他们放旷不羁,常于竹林下,酣歌纵酒。

121、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。

122、刘伶自谓:“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,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”;竹林七贤: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。

123、他们七个人的友谊事实上比现在很多人的爱情还要动人。

本文【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(竹林七贤是谁)】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毕业设计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