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的出处是哪里?这个问题其实跟古代诗人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有关系哦!这位叫梅尧臣的诗人,是北宋时期的牛人,虽然考试不顺利,但因为家里有点背景,后来还是当上了小官。他写这首诗的时候,是被朋友请去喝酒,顺带还看到了一件古董鼎,这让他很开心。诗里提到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,其实是在说音乐太好听了,连黄鹂都唱不动了!这可真是太高夸了吧?黄鹂鸟都被比下去了,音乐得有多动听?

不过,这句诗其实还藏着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。他为什么选黄鹂?因为黄鹂的叫声清脆悦耳,象征着自然的美妙。而音乐却能让它都“不得鸣”,说明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真的可以超越自然,这不比大自然更美妙吗?这就像是说,人类的文化和艺术也能像大自然一样令人陶醉,甚至更胜一筹!

那为什么黄鹂不能鸣叫了呢?可能是因为音乐太美了,黄鹂觉得自己唱不过去,就只能乖乖“闭嘴”了!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音乐的痴迷,他们认为音乐有“天籁之音”的力量,能够打动万物,甚至让鸟儿都为之倾倒!

这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: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用鸟来做比喻?是因为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,而且它们的飞行姿态优美,象征着自由?还是因为古人觉得鸟儿是自然界的精灵,能够传达天意?

其实,黄鹂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象征快乐和春天,而在这个诗里,它却被音乐给“打败”了,这不是很有趣吗?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确实非常强大,能够在某些方面超越自然!

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:现代生活中,我们是不是也常常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比喻艺术和文化?比如说,用“大自然的声音”来形容一首动听的音乐,或者用“花开的声音”来描述一场完美的演出。这是因为我们认为,艺术和自然都是美好存在的最高形式!

所以,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其实是在用一种非常夸张但又很生动的方式,来表达人类对美妙音乐的赞叹和热爱!它告诉我们:艺术和文化的力量,真的可以让我们忘却自然的美妙,甚至让自然也为之倾倒!

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出自宋代梅尧臣的《吴冲卿出古饮鼎》。

“绕树黄鹂鸣不得”全诗

《吴冲卿出古饮鼎》

宋代 梅尧臣

精铜作鼎土不蚀,地下千年藓花幂。

腹空凤卵留藻文,足立三刀刃微直。

左耳可执口可斟,其上两柱何对植。

从谁发掘归吴侯,来助雅饮欢莫极。

又荷君家主母贤,翠羽胡琴令奏侧。

丝声不断玉筝繁,绕树黄鹂鸣不得。

我虽衰苶为之醉,玩古乐今人未识。

作者简介(梅尧臣)
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